2025-07-17 02:10 | 0 阅读 【民生工程深度调查】"15分钟生活圈"重构上海城市细胞:步行范围内的幸福方程式 (首席记者 陈思远 上海报道)早晨7:20,家住徐汇区乐山新村的张阿姨步行8分钟送孙子上学;上午9:00,退休教师李伯伯在社区食堂享用完早餐后,步行5分钟到达长者运动之家;下午3:30,
2025-07-15 05:13 | 0 阅读 【夜经济3.0】从外滩灯光到街区烟火:解码上海夜间消费新生态 ■ 市场格局:多核驱动的夜消费版图空间分布:- 市级地标:外滩-豫园片区(年客流1.2亿)- 区域中心:静安寺-南京西路等15个商圈- 特色街区:大学路、巨鹿路158坊等消费数据:▶ 夜间
2025-07-14 11:46 | 0 阅读 【深度调查】"城市大脑"进化论:上海用数字绣花针编织治理新图景 【主笔记者 王立新】早晨8:30,静安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引导了23位办事市民;中午12:15,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156万个物联设备传回的数据;晚
2025-07-14 03:59 | 0 阅读 【特别调查】上海娱乐会所产业图谱:从"夜场经济"到"品质社交"的转型之路 【调查组 上海报道】晚上九点的静安寺商圈,某高端商务会所内,投行精英Mark正在用流利的普通话与客户洽谈;同一时刻,浦东某音乐酒廊的95后主理人小林正在调试新购入的全息投影设
2025-07-11 15:08 | 0 阅读 【城事解剖】梧桐树下的幸福半径:上海"15分钟生活圈"的3000种可能 ■ 空间革命数据图谱- 步行可达性:医疗点覆盖率98%/菜场91%/绿地83%- 功能复合度:平均每个邻里中心集成9.2项服务- 适老化改造:加装电梯完成量占全市总量67%■ 典型案例深描√ 曹杨新村
2025-07-10 03:21 | 0 阅读 【45公里重生记:黄浦江岸线的百年蝶变】 [第一章 历史脉络]■ 工业时代(1920-1990):① 码头密度:平均每500米1个② 工厂占比:岸线利用率82%③ 公共可达性:不足15%■ 转型阵痛(1990-2010):- 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- 首批创意园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