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道历时6个月跟踪记录上海12个代表性城区的变迁轨迹,采访规划专家、老居民、新移民等共计89人,结合城市规划大数据,揭示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坚守与创新突破。

【城市观察员 陈默】清晨6:00的田子坊,老茶客们正在石库门里喝着第一壶碧螺春;上午10:00的张江科学城,科研人员在人机交互实验室调试设备;下午3:00的北外滩,建筑工人在600米高空安装玻璃幕墙;晚上8:00的新天地,中外游客在历史建筑改造的餐厅里举杯...这些时空交错的画面,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肌理。
第一章 空间重构
• 城市更新模式:
- 石库门"修旧如旧"保护工程
- 工业遗址创意化改造案例
• 新区建设:
→ 前滩国际商务区规划
→ 临港新片区智慧城市建设
新夜上海论坛
第二章 文化传承
1. 非物质文化遗产:
- 沪语保护计划实施成效
- 本土戏曲现代化改编
2. 生活方式:
• 早餐工程与市井文化
• 弄堂游戏复兴运动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
第三章 科技赋能
- 智慧城市:
• "一网通办"政务服务系统
• 城市大脑运行管理中心
- 数字经济:
→ 在线新经济产业园
→ 元宇宙应用场景落地
上海龙凤论坛419
第四章 国际比较
• 纽约经验:
- 高密度城市治理借鉴
- 文化多样性保护
• 东京启示:
→ 精细化城市管理
→ 社区自治模式
(全文共计4023字,含城市规划对比图8组,人口结构图表12张,历史影像档案24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