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录田子坊、步高里、建业里三个标志性石库门社区如何用区块链、AR等技术重构传统邻里关系


(导语)2025年黄浦区文旅局数据显示:87%的历史街区完成数字化改造,居民自发创建的"数字家谱"项目覆盖192条弄堂。在陕西南路的步高里,90岁的老裁缝张阿婆正通过AR眼镜向年轻人展示1940年代的旗袍制作技艺。

第一章 田子坊的NFT画廊
艺术家林默的工作室墙上挂着实体画作与对应的NFT二维码。"每卖出一幅数字藏品,就为弄堂修缮基金贡献10%收益。"这个由居民自治的数字艺术平台,已帮助23户老住户实现了"数字化安居"。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
第二章 步高里的区块链厨房
"72家房客"公共厨房的智能冰箱记录着每家每户的食材交换。区块链技术确保借出的一碗糖、半瓶醋都能被准确记忆。项目发起人王阿姨说:"这套系统比老底子的'灶头账'更可靠,连葱姜蒜的情分都算得清清楚楚。"
上海娱乐
第三章 建业里的元宇宙居委会
戴着VR眼镜参加居民代表大会成为新常态。归国建筑师徐颖设计的"数字议事厅"还原了1950年代的弄堂场景,"当老人们看到虚拟世界里重现的弹格路和老虎窗,讨论社区改造方案时特别有共鸣"。
爱上海
(文化观察)从竹竿上的"万国旗"到阳台的5G基站,从传呼电话到社区元宇宙,上海弄堂正在经历最温柔的科技革命。2025年的清晨,爷叔们依然在街角下象棋,只是棋盘边多了充电桩;阿姨们照例闲话家常,只不过话题变成了谁的数字藏品又升值了。这种"科技加持,人情不改"的更新模式,或许正是上海城市更新的终极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