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追踪杏花楼青团直播、光明邨中央厨房和雷允上跨界联名三个案例,记录上海老字号在数字化浪潮中的突围之路

上海贵人论坛
【第一章 杏花楼的流量密码】
清明前夕,杏花楼福州路总店的后厨蒸汽氤氲。72岁的非遗传承人徐师傅正在指导徒弟们包制今年的第86万只青团,而隔壁直播间里,95后主播小林用"糯叽叽""艾草香"等网络热词,创造了单场300万元的销售纪录。这个创立于1851年的品牌,如今抖音账号粉丝突破89万,其"咸蛋黄肉松青团"更成为年销千万级的爆款。数据显示,上海53家中华老字号中,已有78%建立专业电商团队,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达47%。
【第二章 光明邨的中央厨房革命】
淮海中路588号,光明邨大酒家的透明厨房里,机械臂正在标准化包制鲜肉月饼。这个每天卖出3万只的"月饼传奇",通过中央厨房+卫星店模式,将产能提升400%的同时,仍保留老师傅手工开酥的关键环节。总经理周家豪透露:"我们甚至为月饼皮厚度申请了发明专利。"目前上海老字号拥有类似核心技术专利达217项,形成独特的"数字时代手艺护城河"。
【第三章 雷允上的国潮实验室】
在豫园华宝楼的雷允上文创快闪店,00后消费者正排队购买"六神丸"联名香囊。这家300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,近年推出中药成分护肤品、二十四节气茶饮等47款跨界产品,带动年轻客群占比从12%跃升至39%。其与东华大学共建的"海派非遗设计中心",更孵化出3个年销过亿的新产品线。这种"老药新吃"的模式,正在重写老字号的商业逻辑。
上海龙凤419自荐